皮膚黝黑,身穿一件白色短袖,楊灼流快步走來,兩條粗壯的胳膊上,肌肉線條明顯可見,誰能想到,眼前這位老人今年已經(jīng)73歲了。
楊灼流是土生土長的鰲山村北約坊人,也是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、特色民俗龍舟項目的傳承人。
十幾歲開始,父親便帶著楊灼流去劃龍舟?!皠濤埓莻€體力活,得能吃苦才行?!睏钭屏饔浀茫r候第一次去劃船,就坐在船首,十分激動。
“水面扒龍船,岸上游飄色”,黃圃鎮(zhèn)坊間流傳著這樣的說法。鰲山村一直傳承著濃厚的龍舟文化,是黃圃賽龍舟習俗的主要傳承基地。
村中現(xiàn)有6艘長約30米的龍舟,分別是南約坊的兩艘“七星旗綠色橈”、北約坊的一艘“主帥旗紅色橈”和石嶺坊的一艘。其中最古老的龍舟有200多年歷史。2013年黃圃賽龍舟習俗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楊灼流神采奕奕地說:“如果你想得到第一名,必須要80分鐘以內(nèi)完成比賽。舵手很關(guān)鍵,拐彎的地方,調(diào)整方向,根據(jù)水的深淺,避開淺水,調(diào)整水路,往往決定戰(zhàn)局?!?/p>
在楊灼流參與期間,北約坊龍舟隊戰(zhàn)績輝煌,歷史上共3次奪得黃圃鎮(zhèn)龍舟賽的總冠軍。
在楊灼流看來,劃龍舟最重要的是一股子精氣神?!皠濤埓脑E竅,就是團結(jié)!大家坐在船里一定要團結(jié),互相有什么矛盾,下來吃一頓龍舟飯就解決了?!弊鳛轹椛酱宓凝堉蹅鞒腥?,楊灼流從龍舟賽場上謝幕后,開始當教練,指導自己所在的傳統(tǒng)強隊北約坊隊日常的訓練和備戰(zhàn),將“團結(jié)”的龍舟精神貫穿訓練的始終。
“我們村的龍舟長7丈7尺,寬3到4尺,分成兩排座位,前后2到3個單座位,一共差不多有‘扒仔’50多人。”從帶橈頭公到掌舵手,從中間的鼓手和鑼手到普通隊員,楊灼流精心挑選,搭配好,悉心教授隊員們“挖水”技巧。
鰲山村的龍舟深受村民的喜愛,端午賽龍舟、游龍船,晚上舉辦龍舟宴,是這個嶺南水鄉(xiāng)古村幾百年傳承下的風俗,寓意來年風調(diào)雨順,百姓安居樂業(yè)?!艾F(xiàn)在村里龍舟隊的隊員年齡從30歲到55歲左右,平時在外務(wù)工,每年到劃龍舟的時候,就都回來了?!?/p>
如今,楊灼流還有一個夢想?!拔蚁M邛椛酱迳暾埥⒁粋€龍舟訓練基地,讓更多年輕人學劃龍舟,把精氣神傳承下去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