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(lián)系人:舒工
手機:13726017833
qq:64407753
地址:廣東省中山市三鄉(xiāng)鎮(zhèn)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
發(fā)布時間:2019-10-28 21:15:42
10月的北方略有寒意,一所鄉(xiāng)村學校的操場上卻熱火朝天:“搶點”“頭球”……小球員們的叫喊聲此起彼伏;帶球、過人、射門……足球小將們動作嫻熟。
一所鄉(xiāng)村學校怎樣被足球特色教育所激活?體育帶給孩子們怎樣的改變?帶著這些疑問,記者近日走進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朝陽村朝陽學校。
過樁變成了“轉樹”
朝陽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,有500多名學生。這所學校的足球發(fā)展,要從15年前說起。
2004年,為備戰(zhàn)太谷縣每年一次的足球比賽,朝陽學校首次開設了足球課。
“小球員年齡在10歲到12歲,男隊、女隊都有。”學校第一任足球老師、57歲的解維平說。
他回憶,那時條件比較艱苦,“訓練場地是土操場,全校只有一個足球,連過樁的訓練器材都沒有”。有一天,解維平看到校門口新栽的兩排小楊樹,計上心來:楊樹可以當樁練嘛!
孩子們都是零基礎,但熱愛足球,參訓積極性很高。“一訓練就想打比賽。”解維平說。他鼓勵孩子們:只要好好練,不會比別人差!
就這樣一天天練下來,解維平帶著孩子們從村里踢到鄉(xiāng)里,從鄉(xiāng)里踢到縣里,踢贏了一場又一場比賽,獲得過全縣小學足球聯(lián)賽的冠軍,孩子們踢球的勁頭越來越大。
足球把孩子們帶到了北京
2012年,朝陽學校足球隊代表山西參加全國比賽。
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,孩子們既緊張又興奮。為了“不打無準備之仗”,孩子們做好了“吃苦”的準備。時任校長劉忠心看到,早上六點多,校門還沒開,孩子們就在校門外的操場上踢開了球;放學后,大家還要參訓兩個小時。
比賽臨近時,又有新問題暴露出來:孩子們沒有專業(yè)球鞋。平時踢球,孩子們都是“隨意穿”,多數(shù)隊員沒穿過真正的球鞋。學校緊急動員家長給孩子買球鞋,買回來一看,都是10元、20元的鞋。
問題最終還是解決了。在首都北京,孩子們第一次穿著嶄新、專業(yè)的球鞋進入了球場。但是,球場變成了草地,新鞋底下有釘子,孩子們一時不習慣,比賽一勝二負,小組沒有出線。
北京之行讓孩子們真正意識到了差距,也長了志氣。賽后,廣州一家足球俱樂部看到了朝陽學校的足球實力,還專門來“挖苗”。
體育種下夢想和光榮
訓練中要錘煉、要吃苦,賽場上有輸贏、有競爭……在朝陽學校,體育運動讓孩子們受益匪淺。
校長武衛(wèi)紅告訴記者,朝陽學校歷任校長都很重視讓孩子們參與體育運動,學校所在的朝陽村對此也很看重,每年都會籌措資金支持學校發(fā)展體育,“從足球開始,學校的體育特色教育已經拓展到了籃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和棋類等很多領域”。
今年夏天,武衛(wèi)紅跟著孩子們在操場上踢了一個月的球。他發(fā)現(xiàn),多半小球員的文化課很出色,“團隊、合作和競爭意識等,在足球訓練中都能得到充分體現(xiàn)和鍛煉”。
在朝陽學校采訪時,記者正趕上每天25分鐘的課間“籃球操”:全體學生人手一球,音樂響起,先做熱身、基本的動作練習,然后是難度大點的一人兩球、兩人傳球等動作。孩子們做得很熟練,場面活潑有趣。
在朝陽學校,體育名人勵志故事掛在樓道里,班級被冠以“李楠班”“王治郅班”等名字。孩子們直言,未來希望自己也能像偶像們那樣優(yōu)秀。
教了28年體育的解維平,情懷依舊:“足球是一項全國性的熱門運動,希望孩子們能走得更遠!”
編輯: 陳偉峰掃一掃加好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