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(lián)系人:舒工
手機:13726017833
qq:64407753
地址:廣東省中山市三鄉(xiāng)鎮(zhèn)烏石村萬里路2號16卡首層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27 11:16:19
教育在不斷改革,主要目的是提高我國中小學生的質量,滿足社會發(fā)展需求,傳統(tǒng)應試教育的弊端,顯露得越來越多。
學生習慣性接受知識,不懂得主動思考,缺乏舉一反三的思維,解題套用公式,離不開校外補課班的“拐杖”,久而久之,學生內心積攢過多負能量,對學習產生厭倦的情緒,甚至影響了親子關系。
難道一點好處都沒有嗎?實際并不是這樣,應試教育很大程度上,保護了廣大窮苦學生的利益,如果沒有應試教育,他們如何靠知識改變命運。
在應試教育的巨大壓力下,不少學生選擇逃避,手機走進大眾生活,成了這一類學生的“避難所”,在虛擬世界中尋找存在感和快感。
手機帶給學生的影響,弊端更大,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,家長頭疼不已,雙減政策落地后,學業(yè)壓力確實減輕不少,課余時間豐富了,學生可能在手機上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無數(shù)家長呼吁,希望能出臺相關政策,避免學生玩手機,最近盼來了好消息。
教育部發(fā)通知,中小學將實行“新規(guī)定”,學生想偷玩手機不可能了
通知內容提到,中小學原則上,不允許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,如果有需求要向學校遞交書面申請,進入學校后,交由學校統(tǒng)一保管,禁止帶到課堂上。
學校在實行過程中,要提供必要的手機保管裝置,校內要配有公共電話,方便學生和家長溝通,并且,不允許布置手機作業(yè)。
手機給人們帶來了方便,一些老師把作業(yè)要求,發(fā)到班級群,甚至還布置手機提交的作業(yè),給了學生“可乘之機”,以寫作業(yè)為由,偷偷玩手機,家長如果看管不到位,也會釀成不少禍事。
曾經就有學生以寫作業(yè)為借口,拿來家長的手機玩游戲,把父母辛苦掙來的幾萬血汗錢,全都買游戲裝備,這種事不是個例,家長非常生氣。
有了這一新規(guī)定,學生或許就沒有偷玩的機會了,想要讓學生徹底擺脫手機影響,不僅是社會、學校需要進行嚴管,家長也做出實際行動。
家長想要更大程度上,避免孩子玩手機,不妨試一試這些辦法
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,想要更大程度上,避免孩子沉迷手機,要以身作則,家長自己都離不開手機,怎么能教育孩子?
很多家長下班后,回到家抱著手機玩,無形中誘導了孩子,這也是為什么家長怎么教育,孩子都不聽話的原因之一。
除此之外,家長要找到學生沉迷手機的根本原因,一部分學生缺少家長的陪伴,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,學習過后,沒有人陪伴,覺得很無聊,就會拿起手機,在虛擬世界中尋找玩伴,來獲得快樂和存在感。
有的學生覺得自己不玩,顯得不合群,同學都聊游戲怎樣,自己什么都不知道,時間長了,會變得很孤獨,這一點也讓家長很無奈,對孩子玩手機經常睜一眼閉一只眼。
家長應該告訴孩子,什么事情是對的,樹立正確的三觀,端正學習的態(tài)度,不是所有學生都聊游戲,要學會和什么樣的同學打交道,人際關系對學生會產生很大影響,家長不可忽視,也不要太約束孩子,教會他們如何交朋友,才更重要。
筆者想對家長說:
沉迷手機對學生身心影響確實太大了,家長要冷靜下來,想要應對的辦法,不是一味地說教,過于嚴厲的教育,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情緒,反而會破罐子破摔。
多一些耐心,反復和學生溝通,讓孩子意識到沉迷手機,會帶來哪些危害,課余時間多了,家長建議適當?shù)亟o孩子報一些興趣班,培養(yǎng)一些愛好,能分散一下注意力,還能得到放松,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。
平時也要對孩子多加關心,多些陪伴,別讓他們太孤單,幫孩子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,生活變得充實,也就不會沉迷其中。
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,培養(yǎng)自律性,尤為重要,養(yǎng)成好的學習習慣,以及生活習慣,會讓孩子受益一生,以后高中學習更緊張,壓力更大,如果學生不懂得自我約束,學習上還是會分散注意力,導致成績下降。
手機是一把雙刃劍,合理應用也有好處,手機可以幫學生快速查到信息,節(jié)省不少時間,提高了學習效率,足不出戶,也能看到大千世界的樣子,畢竟學生時間有限,等上了初中和高中,更沒有時間出去走一走、看一看,家長也要教會孩子合理使用手機。
今日話題:你對于“限制中小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,老師不得布置手機作業(yè)的規(guī)定”,是怎么看待你?歡迎在評論區(qū)留言討論,感謝您的閱讀。
(圖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)
掃一掃加好友